ABUIABACGAAg3NjH7gUom_2_nQcwuBc4uAI

桶装水成了“水患”,谁之过

    近日,国家食药监管总局公布了今年第二阶段19类食品及食品添加剂监督抽检信息。瓶(桶)装饮用水、纯净水等微生物超标问题仍较为突出,不合格率超过两成,791种饮料被曝不合格,其中饮用纯净水、天然矿泉水、其他瓶(桶)装饮用水样抽检样品不合格达775种,占97.97%。

   消息传出,很多人在惊恐气愤之余,忍不住追问:桶装水还能不能喝了?饮用水安全关系着每个人的健康,每天必不可少的饮用水,怎么就成了人心惶惶的“水患”?

   事实上,桶装水抽查曝光不合格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,但水的质量却没有因为抽查而好转,桶装水生产企业并没有受到制约,质量低下的饮用水仍然大行其道。

   问题出在哪里?首先,行业准入门槛过低。无论食品还是饮品,其质量的国家检测标准应该以大众健康为重。去年,在多家媒体报道的农夫山泉标准之争事件中,各方各派都拿出不同版本的饮用水标准为自己撑腰辩解,普通民众被国家标准、地方标准等专业术语弄得云里雾里。当时,有专家严厉指出,标准之争,背后是利益博弈。这意味着,政府如果不主动调高标准,企业为节省成本,自然乐意默不作声。其次,桶装水不合格率偏高,意味着背后的监管力度偏小。每当食品安全事件被媒体曝光,一些监管部门第一时间想到的总是推卸责任,而在监管者推诿扯皮之时,问题企业则趁机逃脱惩处。所以,堵住监管漏洞,保持高压态势,才有望把“水患”消灭于萌芽状态。

   我们期待相关部门能够迅速行动起来,用最负责的标准、最严格的监管、最严肃的问责,保护大家舌尖上的安全。